汪舒说,赤水河是一条值得记忆和抵达的河。
据悉,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中,昭交集团决定,2020年至2021年期间,所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昭通志愿者,均可以免费乘坐昭交集团旗下所有城际、城乡客运车辆。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6岁重症血液病男孩的生命,为患者点燃了生命之光。
朱家伟说,很高兴也很荣幸昭通有像罗明松这样的优秀青年,用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挽救生命,值得在全社会弘扬和学习。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做一个贡献,那么合起来就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朱家伟希望大家向罗明松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切实谱写好伟大复兴中国梦昭通篇章。罗明松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踊跃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中来,挽救更多的生命。据悉,捐献者罗明松是我市鲁甸县水磨镇人,现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是一名大二学生。
罗明松腼腆地笑着说:作为普通的年轻人,我希望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承担应尽的责任,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慰问中,朱家伟对罗明松的善心义举表示感谢,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健康,好好学习,为昭通发展作贡献她说,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在读职业学校,一年能领到3000多元的助学金。
后来,省政协民宗委为村子争取到了50万元建设资金,加之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年初,拖姑村终于通上了7米宽的水泥路。今年,合作社90%的果树开始试花挂果,早熟苹果产量有望采摘5万斤,中熟苹果7万斤,晚熟苹果10万斤,可创造收益55万元。千顷水体、万亩荷苑、十里稻田三大特色景观,将再现昔日千顷池碧波荡漾之气象。村民获得雨露计划项目资金已达45.9万元,贫困学生306人(次)获得资助。
当活蹦乱跳的7000斤小龙虾苗和1600斤大闸蟹投放水田的那一刻,拖姑村开创了全县大闸蟹养殖的先河。在党总支的引领下,村委会牵头,群众入股,合作社实施。
昭阳区、鲁甸县秉承水为核、路为链、荷为美、林为荫、稻为乡的规划理念,正在连片打造千顷池湿地公园。让村民万万没有想到,昔日的水淹田会变成今天的聚宝田。沿线居住的6000多名群众受益了。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33户,全村发展烤烟种植573户5438亩,产值达2010万元。
而清雍正年间始建清真寺的马氏兄弟则是改土归流时直隶回族将领哈元生的部下。全村开发公益性岗位46个,全部安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当年年初,成立了鲁甸县源野养殖专业合作社,将146亩抛荒10余年的水田盘活了。村子依山傍水,青瓦白墙的回族民居建筑错落有致。
由于工作成绩优异,2019年2月,驻村扶贫工作队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十佳先进驻村工作队,队长被表彰为二十佳先进驻村工作队长。从《拖姑村回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了解到,拖姑村文化底蕴深厚,有近300年历史的拖姑清真寺就坐落在村子的玉盘山上。
坐落在小山包上的龙头山清真寺由老寺、新寺、学堂三部分组成,老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由朝真殿、唤醒楼、两厢等建筑组成。预计明后年丰产后,产量可实现40万斤,按最低保守价估算,可实现年产值100万元。
992户村民如愿以偿建起了安居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修路过程中,许多村民都无偿让出自家的土地支持建设,这让乡、村干部感动不已,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有农村低保对象694户930人,有特困供养人员10户11人,集中供养有8户8人,已入住敬老院,实现了老有所养。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850元。为起到带动和示范效应,阮金安义不容辞,带着技术和他的1.5亩水淹田积极入股合作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拖姑村正在按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规划,及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的文化名村规划跨越发展。本村村民阮金安就是盘活水淹田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典型例子。
发展至今,合作社已有51名社员,其中因学、因病及丧失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2人。拖姑村党总支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全村形成团结干事、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整个建筑无钉、无楔、无扣,2014年,鲁甸6.5级强烈地震中,也毫无倾斜崩塌,依然完好无损,令人叹为观止。52岁的阮竹玉一家就是扶贫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手工技艺类项目,如挑花刺绣、牛干巴制作等已进入了生产性保护名目。作为挂钩帮扶拖姑村的鲁甸县民宗局,2014年至2019年期间,共争取到建设项目资金357万元,先后派出4名少数民族干部驻村帮扶。2014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9户1391人,贫困发生率为17.75%。总的来说,拖姑村始于元,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阮竹玉由于临时有事回了老家,我们才在她家2016年修建的几百平方米的大房子里相遇。2014至2019年,在扶贫好政策阳光般的照耀下,全村累计实施了包括产业、基础设施、安居房、金融、教育等方面共38个扶贫项目,总投资达到4439.67万元。
回忆过往,村民仅靠一条老旧的土河堤通行,道路狭窄、泥泞不堪,出行十分不便。据史料记载,拖姑村历史悠久,赛家营村民小组的村民即为元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
2018年,在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评选中,拖姑村赛家营村民小组被列为提升改善型村庄。他靠自家的1.5亩水淹田养殖小龙虾4年了,每年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伊斯兰风情园畔,一片茫无边际、绚烂多彩的格桑花开得正艳,这就是千顷池湿地公园桃源坝区花海试验田。村民马吉早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村民历历在目,最有发言权了。当年,实现养殖销售收入22.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5.64万元。
拖姑村回族老人马应孙回忆起那次地震时民房大量被毁的狼藉场景,心有余悸。一个女儿已大学毕业了,正在准备考录事业单位。
集体经济的资金渠道采取上级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银行贷款一点,乡党委、政府帮助一点的方式进行解决。合作社法人马玉山忠诚、憨厚,干劲十足,与乡、村干部一道,算了一笔收入账。
说起拖姑清真寺的建筑技艺,真是巧夺天工。拖姑村辖区有2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358户7892人,均为回族村民,该村于201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云南省传统村落。